您当前的位置: 孝老爱亲

2020年第二季度“长春好人”候选人:郑玉敏

来源:长春市文明办发布日期: 2020-06-06

  郑玉敏,女,汉族,1972年10月26日出生,群众,是长春市第一六四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师兼书法、心理教师。

 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,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;她为老人排解忧虑、分担愁苦,她对老人倍至关怀、真心呵护;她即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、生活挚友,也是老人的物质支撑、坚强后盾。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,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,数十年如一日,任劳任怨侍奉着四位老人,默默无闻践行着自己的孝心,为身边人做着榜样,她常说"孝敬老人天经地义,为人子女为人子女当竭尽全力,绝不能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。"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。

  一、初为人媳,任劳任怨

  郑玉敏的事迹要从1990年她选择离开家乡,跟随爱人扎根农村中学说起,因为从那时起她开始了和公婆10多年的朝夕相处。那10多年里,她从来没跟老人顶过嘴、吵过架,不管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,她无怨无悔扛起了照顾公婆、操持家务的重担。数十年如一日,她起早贪黑,每天既要走10几里路上班,又要照顾家里、帮忙伺候庄稼。

  二、危急时刻,从容不迫

  1992年,郑玉敏的公公因上山砍柴摔坏了股骨头住进了医院,要换股骨头,公公说自己老了换也没啥大用,而她却坚持回家把结婚时的嫁妆全部拿了出来,又想尽办法向娘家妈、哥嫂、邻居、同事筹钱为公公做手术,术后郑玉敏更是不顾自己已经怀有身孕的身体,自己吃咸菜咽馒头,却坚持给公公买大骨头补养身体,而她却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上班的路上而早产。

  2003年的非典时期,婆婆身染重病住院,思想压力很大,一个多月里她坚持守在婆婆床边,为婆婆递水送饭,给婆婆支持鼓励,婆婆康复出院时她整整瘦了十斤。

  三、精神支持,言行慰藉

  虽然从2007年孩子上高中后她就不和公婆住在一起了,但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公公婆婆,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,她都会抽出时间,陪老人聊天解闷,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。

  四、竭尽所能,营造温馨

  虽然她的收入不是很多,但她却竭力为公婆盖了新房,不断为老人改善生活,添置衣物。逢年过节,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,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,感受温馨。

  五、及时关注,体贴入微

  为了有机会更好地照顾公婆,从2011年校车运转开始,她就主动申请了校车照管的工作,并且选择了公婆家所在的线路,方便到公婆家帮忙打扫卫生、洗洗涮涮,及时了解老人的情况。

  六、勇于担当,默默付出

  2014年郑玉敏的父亲被确诊为膀胱癌,母亲也在操劳和着急之下突发脑溢血,为了父亲能得到更好的照顾,为了减轻哥嫂的负担,她坚定地把两位老人接到了自己家里,之后一直打地铺和老人住在一间卧室里,一边照顾母亲,一边帮助父亲穿衣、洗漱、喂饭、按摩、烫脚、倒大小便,外人不知道当时她已经被确诊患有甲减和子宫腺肌症,面对时不时的眩晕、恶心还有难忍的疼痛,她始终咬牙坚持着在学校和家里两头跑,常言道"久病床前无孝子",可郑玉敏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。

  在她的耳濡目染下,儿子从小就抢着帮忙做家务、照顾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、为她泡药、煎药。

  就是这样,郑玉敏用她善良的身心、炽热的思想、无私的行动、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,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!

网站群